谷爱凌和血统论
戳上方蓝字[李子旸]关注公众号,不错过精彩文章~
2022年北京冬奥会,谷爱凌一举成名,万众瞩目。看到这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如此优秀,众人纷纷分析谷爱凌的成长史,看看其中有什么秘诀。
这一看,还真发现不少内容。谷爱凌的妈妈是个中国人,她父亲目前身份不明确,应该是个美国白人。可以说,从培养孩子的角度说,从遗传开始,谷爱凌是她妈妈精心打造出来的一个非常成功的“产品”。
她妈妈本身就是名校毕业,各方面的素质水平都很高。加入收入丰厚,能给谷爱凌创造出最好的培养环境。雪上项目是众所周知的高成本,没有大量资金投入,是不可能保持专业训练的。而且,谷爱凌不仅雪上项目出色,而是各方面都很出色,堪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她妈妈在这其中花费的心血之多,显而易见。
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中英文双语俱佳。和很多在美华人家庭放弃或者放松中文教育不同,谷爱凌保持了双语教育。在这方面,谷爱凌的妈妈很有远见,很有智慧。这为谷爱凌在中国的成功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。
看到这些情况,相比很多人会羡慕不已。看看人家,多么成功。养孩子,就得这么养。和人家一比,咱们家啥也不是啊。唉……
一些具备相近条件的家庭,比如父母也是名校毕业,家资富裕,且有条件海外留学的,多半已经心痒难耐,暗暗下决心要把自家孩子打造成下一个谷爱凌——不就是砸钱么,咱也有!
当然,肯定还有一些酸溜溜嫉妒恨的人,会发出类似“阶层固化”的慨叹。说不定还有夫妇会因此会吵起来——当初你要是听我的,也把孩子带到美国去,咱家也能出个谷爱凌。现在你瞧瞧……
这几种言论说法,归结起来,共同点是“血统论”,也就是认为遗传和家庭因素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。凭借遗传和家庭方面的优越条件,“贵族”们能赢在起跑线上。而那些不具备这些条件的“泥腿子”“癞蛤蟆”,只能望洋兴叹自愧不如。你们啊,就老老实实当下等人去吧。
本文想说的就是,这些都是胡扯。血统论不但道德卑劣,而且根本不成立。遗传和家庭因素,对个人的成长,用处有限。机遇和努力,更重要。
冷静分析一下就能看出来,谷爱凌的成功,有很多难以复制的因素。首先,她姣好的外貌非常重要。外貌平平是很难成为大众偶像的。要知道,奥运会金牌虽然很难获得,但只要有奥运会,就总会有金牌获得者。可是,这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很难因此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,因为他们的外貌不突出。
而外貌条件是天生的,谁也无法预先安排或决定。漂亮的爸爸妈妈,生出的孩子不漂亮,甚至很丑,这并不少见,比如某某明星的孩子——不点名了啊。当然,如果父母漂亮,孩子的外貌多半会不错,但想要达到顶尖出众水平,只能碰运气。
换句话说,如果谷爱凌的妈妈再生一个女儿,能不能达到谷爱凌的外貌水平,谁也说不定。
其次,谷爱凌显然有超乎常人的运动天赋。这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偶然因素,绝非靠遗传就能预先决定。乔丹、奥尼尔这样身体天赋超群的运动员,他们的子女固然身体也不错,或许比常人要好一些,但远远没有达到其父那种顶尖水平。
事实上,包括相貌、运动天赋在内的种种先天条件,在人群中是随机出现的。中国很多奥运冠军,出自普通家庭。某个特定家庭,想要一定生出有天赋的孩子,帝王之家也做不到。
除了天赋难以复制以外,后天的培养,也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变数。体育界人士常说一句话:天才运动员是被发现的,而不是被培养的。贝利、马拉多纳、罗纳尔多等天才巨星,都是贫民窟出来的孩子。他们是在一大堆踢足球的孩子中被发现的,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,最终成长为不世出的球王。
这个顺序不可能颠倒过来。也就是说,如果孩子没有天赋,再怎么砸钱训练,也不可能达到顶尖的水平,充其量练成一个比较好的运动员。
这次冬奥会上恰好有一个这方面的例子,那就是著名导演英达的儿子英如镝。
很多人津津乐道于英达的婚变史。本文并不关注这些八卦。本文关注的是,英达梁欢夫妇,从英如镝很小的时候起,就倾尽全力不惜血本地培养。为此,本来很有前途的女剧作家梁欢放弃了自己的专业,回归家庭,在美国长期陪着孩子训练冰球。
作为国内著名导演,英达的收入不菲。加之其祖父英若诚是著名的演员、翻译家兼高官(曾经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),英如镝的家庭条件可说完美无缺,要财有财,要智有智,要人有人。他本人对冰球非常热爱,有机会在全世界训练条件最好的美国进行专业训练。据说,为了儿子的训练,英达花钱在美国的家里建了一个私人专用冰场。
在这次冬奥会上,英如镝进入了中国国家男子冰球队。看起来,英家培养冰球明星的目标已经实现。但是,如果和谷爱凌比起来,只能说,差得太远了。
即使不和谷爱凌对比,英如镝的冰球事业也难说成功。中国的冰球水平很低。对一名冰球运动员来说,进入中国国家队,算不上什么太大的成功。而算得上成功的进入美国职业冰球队,进而成为明星,显然他做不到。
冰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,需要身高马大的壮汉。英如镝的身体看上去就是个普通人——当然体能肯定比普通人好,但放到职业运动员圈子里,就不突出甚至是相对劣势了。一言以蔽之,当个爱好,没事玩玩,没问题;但真想靠冰球打出自己一片天地,成为明星,没戏。可以断言,英如镝在冰球上的成就,根本无法比拟其祖其父在文艺上的成就——差得太远了。
从培养环境、生活条件、家庭背景、家长的关注度等多方面,英如镝相比谷爱凌,只多不少。但二人的成就,却相差巨大。这只能说明一件事,所谓的遗传和家庭因素,其实作用有限——说完全没用,也可以。
这种说法,可能不符合一般人的印象。大家看来,遗传和家庭因素,即使不是决定性的,也是很重要的。富人家的孩子,总是要比穷人家的孩子强太多。
其实,未必如此。
想一下就会意识到,富人家的孩子,确实能从家庭中得到很多,但这些往往并非能力,而是生活方式或者生活习惯。比如,他们会比穷人家的孩子见识更多,更优雅,谈吐更好,更从容不迫,更善于社交等等。
但是,这些优势并不等于竞争能力。说直白一些就是:会花钱,不等于会挣钱。真正让人拥有竞争力的那些能力,反而很难遗传和家传。这些能力,往往很粗野很不好看——吃相难看,比如更难吃苦,意志力更强,因此,只能在社会中在实践中去习得。包括父母老师在内的所有人,都教不了你。一言以蔽之,花钱买不到这些真本事。
而穷人或者普通人家庭的孩子,在学习这些真本事上,反而有特殊的优势。他们可能缺乏很多富人家孩子的优点,但穷人普通人有两个最大的优势,反而是富人不具备的,那就是:一,人数优势;二,对成功的渴望。
任何社会,都是穷人普通人的数量,多于甚至大大多于富人。人数多,就意味着冒出天才的概率大。如前所述,天才是被发现的,只有基数足够大,天才才会冒出来。富人数量总是少的。拼概率,是穷人作为整体的巨大优势。
另一个优势就是穷人普通人更渴望成功,更想要翻身。他们为此的吃苦耐劳精神,往往是富人子弟所不具备的。事实上,富人子弟中的那些成功者,无一例外同样具备这种对成功的渴望。只不过,能做到这一点的富人家庭,并不多。绝大多数富人,都不愿意让孩子承受这种辛苦和痛苦。既然如此,在拼真本领而不是比较品味的竞争中,富人子弟反而赢面更小。
这个重要的规律,并不仅仅对教育学有用,其实,这是个政治哲学问题。因为有这个规律,血统论、出身论、贵族制永远比不上广泛地动员人民。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制度,在竞争力上,永远优于形形色色的血统论、出身论和贵族制。
动员人民、团结人民、依靠人民,不仅是道德上的制高点,也是效率和资源上的制高点。少数富豪、贵族,或许能创造出美轮美奂的文化,能表现出高级的品味,但在真正的竞争力上,他们永远处于下风。相比被解放的人民,他们永远反动加落后。
这个宏观的政治哲学,对个人家庭的启示性在于,培养孩子时,最好有一颗平常心,不要认为砸钱就一定会成功,更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某种家庭优势,会自然而然地传下去。实际上,即使是那些非常成功的人,家庭优势传不下去,后代泯然众人,这并不是不正常,相反,这才是正常。
一滴水,只有融入大海,才能真正永存。人类社会的一大核心规律就是:摆脱个人、家庭的小格局,主动融入到为人民、为全社会服务的伟大事业,才能有大格局,才能找到个体的永生之道。那些想要世世代代当“上等人”的念头,很虚妄很可笑,并且注定落空。
个体和群体的关系,使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之一。而人类的解放,就是不断突破原有各种小格局的过程。对个体和社会来说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进步。
长按二维码关注“李子旸”
看更多精彩文章